zishidoctr.com
  • 首頁
  • 診所介紹
  • 醫師介紹
  • 醫師寄語
  • 活動摘要
  • 真實見證
  • 文章內容
  • 醫師驗案
  • 更多
    • 首頁
    • 診所介紹
    • 醫師介紹
    • 醫師寄語
    • 活動摘要
    • 真實見證
    • 文章內容
    • 醫師驗案
zishidoctr.com
  • 首頁
  • 診所介紹
  • 醫師介紹
  • 醫師寄語
  • 活動摘要
  • 真實見證
  • 文章內容
  • 醫師驗案

反覆左側偏頭痛驗案

病例簡介:

  • 患者65歲男性,退休人士,主訴「左面部肌肉癱瘓2年餘,加重3個月」。

病史:

  • 患者於 2 年前接種 BIOTECH 新冠疫苗後突發左側面癱,表現為閉眼不全、口角歪斜、吹哨漏氣。既往接受針灸治療後症狀輕微改善,但未徹底康復。近 3 個月病情加劇,伴患側面肌不自主跳動痙攣。排除耳部疾病史(耳後無壓痛、外耳道無病變),經友人推薦就診。

體格檢查:

  1. 面部外觀:左側面肌弛緩性癱瘓,額紋消失,眉弓下垂,眼裂增寬(貝爾征陽性),下瞼外翻溢淚;鼻唇溝深度減少 50%,口角右偏,鼓腮、吹哨漏氣明顯。
  2. 肌肉功能:左側表情肌肌力 IV 級(Lovett 肌力分級法),抬眉、閉眼、示齒動作受限;靜息時面肌痙攣,觸診張力降低,肌肉體積萎縮約 1/3。
  3. 輔助檢查:耳後乳突區無壓痛,外耳道皮膚正常,排除耳源性面癱可能。

診斷:

  1. 中醫診斷:口僻(氣血虧虛,痰瘀阻絡,邪風侵絡)
  2. 西醫診斷:周圍神經性面癱(後遺症期,合併面肌痙攣)


治療:

  1. 透刺法:
    以 0.25×40mm 毫針,行「地倉三向透刺」(地倉向人中方向、地倉向承漿方向、地倉向頰車方向),改善口周肌肉功能。
  2. 排針透刺法:
    面部:0.25×40mm 毫針從觀髎穴向耳部透刺 5 針,暢通面部經絡;
    眼部:0.14×15mm 毫針沿眉骨緣平刺 8 針,促進眼輪匝肌恢復。
  3. 局部取穴:
    取 0.12X15MM 毫針,選取患側承泣、陽白、四白、觀髎、迎香、人中、承漿、太陽等穴位,疏通面部經絡,調和氣血。
  4. 頭部取穴:
    取 0.14X15MM 毫針,選用百會、四神聰,調神醒腦,升提陽氣。
  5. 遠道取穴:
    取 0.12X15MM 毫針,選取患側合谷、足三里、上巨虛、下巨虛、委中、委陽、陽陵泉、太沖,上下配穴,通調氣血,以助面部經筋恢復。
  6. 頸部取穴:
    取 0.25X40mm 毫針﹐選取患側風池,風府,大椎,強刺激提插得氣後,緩慢提插至病人覺針處有鬆解感為度,以袪風活絡。

治療頻率:

  • 每周治療 2 次,每次留針 40 分鐘,連續治療 3個月。

療效:

  • (一) 主觀症狀改善:
  • 採用面部殘疾指數(FDI)量表評估,治療前 FDI 總分 32 分(重度功能障礙),治療 1 個療程後提升至 48 分(中度改善)。患者自述:

  1. 面部肌肉力量增強,閉眼時漏縫減小,可自主完成部分表情動作;
  2. 眼皮塌陷(眼瞼下垂)明顯改善,淚液外溢減少;
  3. 口角歪斜程度緩解,鼓腮漏氣情況好轉,進食流質食物時側漏減少。

  • (二) 客觀體征變化:
  • 肌肉功能:左側表情肌肌力提升至 IV + 級,面肌痙攣發作次數減少 90%,觸診張力恢復至健側 50%;
  • 外觀改善:鼻唇溝深度恢復至健側 80%,眼裂寬度縮小約 3mm,貝爾征減弱。

討論與總結:

  1. 病機分析:患者年高氣虛,疫苗接種後正氣暫虛,風寒乘襲面部經筋,久病入絡致痰瘀互結。治療以補氣活血、通絡止痙為核心,結合透刺、排針等手法,提升療效。
  2. 療效機制:透刺法遵循「以經引經,氣通血行」之原則,通過一針貫穿多穴或多條經絡,實現經氣在穴位間的連貫運行,暢通經絡氣血,消除局部瘀阻,從而改善面肌失養狀態。排針法以「多針淺刺、疏調肌腠」為特點,可強化經絡對肌肉的濡養作用,針對面癱導致的肌力減弱、肌肉萎縮,能有效促進肌纖維興奮與收縮功能恢復。選取百會、四神聰等頭部穴位,乃因「頭為諸陽之會」,陽氣匯聚於此。面癱久病多致陽氣不足,清陽不升,故取此二穴可升提陽氣、調神醒腦,以助面部經筋功能恢復。合谷與「陽明六合穴」(足三里、上巨虛、下巨虛、委中、委陽、陽陵泉)的運用,基於《靈樞》「病在陽之陽者,取陽之合」的理論 —— 面部為風邪所襲,病位在表且屬陽,陽明經多氣多血,其合穴可疏解陽明經絡之邪,調和氣血以濡養面部。太沖為足厥陰肝經原穴,取其「從陰治陽」之效,既可平肝息風、調暢氣機,又能與陽經穴位配伍,陰陽同治,增強祛風止痙之功。頸部風池、風府、大椎三穴,分屬膽經、督脈,為風邪出入之要道。強刺激此三穴可祛風通絡、調暢氣血,尤其針對神經及腦部疾患,既能改善椎 - 基底動脈供血,促進面部神經修復,又可調節腦神經功能,臨床實踐中對面癱後遺症的恢復具有顯著療效。
  3. 不足與展望:患者病程長達 2 年,仍存在輕度面肌功能障礙,建議結合中藥內服,並延長治療周期以鞏固療效。

若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擾,歡迎查詢我們診所的服務!

深入瞭解
回到上頁

Copyright © 2025   子時良醫中醫診所 — 保留所有權利。

Powered by GoDaddy

此網站使用 cookie。

我們會使用 cookie 分析網站流量,並為您最佳化網站的使用體驗。您接受我們使用 cookie,即表示您的資料會和其他使用者的資料進行整合。

接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