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黃帝內經・素問・臟氣法時論》中記載:「毒藥攻邪,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。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益精氣。」其中「五穀為養」的說法,究竟該如何理解?所謂「谷」,本質上就是植物的種子。種子的天職在於擔負植物繁衍後代的使命,因此必然儲存了植物生長過程中最精華的能量 —— 孕育生命的生命能量。
種子之所以能突破堅殼、萌發新芽並最終長成植株,正是因為其內蘊含這股精純的生命能量。所以,內經認為,人體透過進食谷物,就可以攝取其中的生命能量,人體賴「精氣」得以維持生命活動,而種子中蘊藏的生命力及生命能量,恰好能補益人體精氣,進而滋養臟腑、充養形體。
此外,我們進食時不僅是在消化食物,攝取營養,其實身體也在消耗「元氣」進行消化。由於種子本身蘊含充沛的精氣,人體在消化過程中只需動用較少的元氣,就能將其轉化為最大的精氣來滋養身體,達到「事半功倍」的效果。
觀乎日常生活,我們食用的米、麥、豆、黍等糧食,本質上都是植物種子。老一輩常說「吃飯養氣」,所謂「飯氣」其實就是種子中孕育生命的能量,所以筆者認為,人不可以無飯,在內經中已經講得非常明白,也是養生的長久之道。